影視調色越來越被重視起來,為了追求美麗的影像,調色師需要對畫面進行“化妝”,哪里不美補哪里,那么調色到底是調什么呢?
首先,我們要清楚的是,調色不僅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學會調色技術并不難,
但想要掌握調色的藝術往往是一個漫長沒有捷徑的過程。
調色的目的
一般來說,調色有兩個目的。一是還原真實生活的色彩,二是創建獨特的風格。為了完成這兩個目的,調色師將要進行細致的“化妝”過程。
影視色彩的構圖表達是指處理電影畫面時色彩的選擇和構成。其主要內容為運用色彩對比、和諧及色彩的配置完成對象的造型,組織畫面的特點,形成某種氣氛、情調。
被攝對象往往呈現復雜的色彩現象,解決好色彩因素是畫面構圖的重要課題。電影中單個鏡頭的色彩處理須統一在整個場景大的色彩關系中。
在確保三品質最佳化、四突出重點、五觀眾預期、六平衡場景、七塑造風格、八質量控制的前提下,調色師將要開始工作了...
套底
大致來說,調色首先是套底,然后才是調色。套底的意義在于確保用源數據調色,
這樣才可以從素材層面提供最高的色彩質量和最高的寬容度給到調色師。
調色步驟方案
1.平衡曝光2.風格3.局部色彩4.全局調整
這個示意圖只是提供一個邏輯順序上的調色,每一步操作所保存的調整數據都是為了下一步的調色這步驟做合適的準備,
并在以后的階段進一步調色。簡單說,就是在調色的時候要有這些意識,然后依次操作。
這樣我們就可以再從另一個角度整理出一個調色步驟,如下。
總:平衡全部畫面,為后面的調色奠定基礎
細:局部調色,讓畫面更精致
總:返回全局畫面,細微調色
數字電影調色工作流程
一級調色
1.鏡頭匹配2. 色彩平衡3.校正曝光
↓↓↓
創建風格
1.傳統風格流行2. 大眾化風格3.所處時間段4.氛圍
↓↓↓
二級調色
1.畫面增強聚焦2.視覺中心校正3.美化膚色4.細節處理二次曝光
在進行一級調色和二級調色的時候,就要有意識的創建風格。風格不是特定的,
風格是為了更好的突出導演的意圖,烘托劇情,傳達情緒的,切記不要南轅北轍,一味追求風格,而忽視風格的意義。
主題色彩的表達可以是一種色彩,也可以是多種。
電影調色師必須遵循的原則:
一、熟讀影片劇本
不僅限于調色,這個問題經常被許多影視后期工作者所忽視。
熟讀劇本的重要性,真的比許多人想象的還要大。
要知道,真正的電影劇本是為銀幕而寫作的,也就是說,好的劇本是具有畫面感的。
影像中的色彩也參與了敘事,在調色工作進行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劇本所講述的故事。
二、調整心情
好的藝術作品,往往都是創作者在充滿激情的良好狀態下產生的;
而一部好的影片,其創作時的情感狀態決定了影片的藝術高度。
同樣,影視調色工作中,調色師的情緒狀態應該能夠達到影片創作時的激情狀態,
在對劇本的充分了解下,在一個調整好的狀態下,才能產生情感共鳴,進而更好地將色彩處理達到影片該有的技術水準與藝術高度。
三. 構思立意
作為調色師,應當將影像色彩在創作過程中匠心獨運地展開想象,最終形成貫穿于整個作品內容與形式的總觀念和思想性。
四. 與導演、攝影師、燈光師的合作
在進行調色工作時,調色師在熟讀劇本之后,要同導演進行溝通,理解導演的創作意圖,
將其付諸畫面。此外,還要同攝影師交流其構圖理念,同燈光師交流光線的處理。
五. 修改與復查
在調色工作完成后,過一兩天再次進行檢查,修改,避免視覺疲勞,對色彩的感應會變得遲鈍